上海市静安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

来自智慧安全引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区科委《静安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已经区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11日

目录

静安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

对接《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3)》,落实静安智慧城区建设规划,我区在智慧政务、智慧社务和智慧商务三个重点应用领域集中发力,一大批信息化应用项目蓬勃建设,区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区打下了基础。根据《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静安区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静安区智慧城区建设规划(2011-2015)》,衔接区信息化发展“十三五”前期研究,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上海“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的要求和静安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进行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和方法创新,破除体制机制瓶颈,以“进一步提升城区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方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深化完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安全运行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为抓手,注重政府引导,完善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高度完善、智慧政务深度整合、智慧社务紧贴民生、智慧商务蓬勃发展、信息安全可靠可控,构建起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高效、环境更加宜居的竞争新优势,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区建设成果。

(二)推进原则

1、惠及民生、服务发展。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让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切实享受到智慧城区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和创新成果,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突出重点、聚焦应用。

始终把围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行作为智慧城区建设工作的基点,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重点推进一批具备基础性、公共性、创新示范性的应用项目建设,强化阶段目标分解和建设进度监控,促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行业的深入融合。

3、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用,推动城区信息化应用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统一的资源管理、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

4、政府引导,各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市场环境营造和各方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广泛参与智慧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5、夯实基础、强化安全。

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支撑作用,牢牢把握信息安全和信息化作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辩证关系,坚持依法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三)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持续推进,到2016年底,基本构建起以智慧应用体系为重点,以泛在可信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和自主可靠的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城区体系框架。智慧城区建设成为静安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静安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上海领先。

——显著提升智慧应用水平和效益。

智慧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居民智慧体验度明显提高;智慧政务取得突破,承接市政务云平台建设,推进区公共信息平台升级,助力政府改革创新,提升行政效能;智慧商务蓬勃发展,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商业商务能级;加强智慧城区试点示范,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社区、智慧商圈和智慧园区。

——稳步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率先打造宽带城区,光纤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域,家庭光纤入户率达到60%,家庭光纤用户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40兆比特/秒,光纤覆盖商务楼宇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户、到办公室、到桌面,使有线带宽服务能力始终充分满足应用需求。加快建设无线城区,推进多层次、社会化的接入方式,公益性公共服务场所无线网络覆盖进一步优化,宾馆、酒店、商场等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基本全覆盖,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域,用户普及率达到70%,鼓励探索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试点应用。

——基本建成可信、可靠、可控的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单位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有效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智慧城区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总体可信、可靠、可控。

二、发展重点

围绕“智慧静安”建设目标,在智慧政务、智慧社务、智慧商务、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方面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建设22个重点专项。

行动一:打造协同一体、透明高效的智慧政务

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通过整合、提升,实现政务流程优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重点专项1:电子政务一体化

  • 按照市有关政务云平台建设要求和工作部署,推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整合区政务信息资源,提升政务机房服务能级,提升公共信息平台服务能级。
  • 完成公务网骨干网升级改造,实现与国家、上海市政务内网网络信任服务系统的衔接,推进公务网公文网上传阅、办理,规范电子文件档案管理。
  • 以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信息资源库、地理信息资源库等基础数据库升级改造和信息共享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决策咨询平台建设,提高对区域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能力,增强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 持续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开展无纸化会议系统建设,提高无纸化办公水平。完善和优化移动办公平台的应用,实现外出办公的公务人员能随时、随地、随身获取区公共信息平台上的有关公文流转、通知公告等移动办公信息。
  • 按照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和保障档案数据长期可读可信的原则,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共服务。

重点专项2: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 贯彻落实市委2014年一号课题,建设居民区事务信息系统,实现居委会台账的电子化、自动化,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压力,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 按照上海市相关部署,推进基于云计算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口受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进街道各中心服务项目线上线下联动。
  • 完善“上海静安”门户网站功能,通过重塑栏目架构、优化页面设计、深度整合部门网站群服务以及搭建网站资源提供开放性共享服务等应用建设,实现政府网站“智能引导式服务”新模式,提升其人性化服务水平。依托上海数据服务网和静安区门户网站,对外提供静安区政府公共数据,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政务应用系统开发。

重点专项3: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

  • 通过整合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系统、市网格化管理系统、12345热线电话信息系统等现有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运行机制,优化运行模式,实行信息“分头采集、关联使用”,推进社会管理由“多头分管”向“协同管理”转变。

重点专项4: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

  • 打造“技防一张网”,推进安防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区域主要路口、重点目标的监控布局,整合社会图像监控资源,扩大监控系统覆盖面,增强区域防控能力,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维护城区安全运行。
  • 以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为契机,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局的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网络、统一门户、统一网站”的市场执法办公统一平台,为提升部门执法水平、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技术保障。
  • 建设静安房管执法掌上E助手,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取证、留痕、建档、通联、督导,推动住宅物业行政执法、安全生产、巡查管理等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建设文化市场移动执法信息系统,提高现场文书水平和现场办案效率。升级移动警务应用系统PDA,提升民警移动警务信息化水平,强化移动警务机制在实战中的应用。

重点专项5: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

  • 推进食品安全许可、检验检测结果、监管和处罚信息共享,突发事件协同处置等系统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投诉举报和信用评价机制。建立静安区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深化食品信息全程追溯功能,围绕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重点环节,实施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乳品、食用油、水产品、酒类等食品信息全程感知和溯源。

重点专项6: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静安子平台

  • 依托市平台,建立符合静安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公共信用子平台,梳理、归集区属部门产生的信用信息,加载信用分类评价模型,建立数据归集、更新维护机制。
  • 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在资质认定、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信息(产品)。推动各部门建立健全配套分类监管标准和措施,加快推进事中事后分类监管,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诚信守法环境。

行动二:打造运行可靠、和谐宜居的智慧社务

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居民智慧城区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重点专项7:智慧教育服务

  • 建设涵盖教育基础数据库、面向学生的课程资源库、面向教师的电子备课资源库以及面向专项应用(如实验)的教育专题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利用远程教育、移动教育、家长互动等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
  • 拓展“静安学习网”功能,建立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整合机制,汇集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建立面向学校、家庭、社区的区域教育的教育云服务平台,针对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社会人员、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发在线的定制化教育服务应用,方便市民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的全员、全程、终生覆盖。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挖掘需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
  • 挑选试点学校推进涵盖校区管理、教务安排、后勤保障等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师生提供快捷、智能、安全的教学、校园科研服务。

重点专项8:智慧医疗服务

  •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健康档案数据平台,支持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各类日常应用分析和维护,推动医疗大数据研究和应用,提高健康状态跟踪服务能力,推进以健康档案、疾病监测、疾病预防控制、重点疾病分析等为重点的基础信息共享共用。
  • 推进“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区内公办医疗机构与民政部门的网络互联,构建静安区医疗救助实时结算体系,使区内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在医疗机构就医时能得到及时救助,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端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 加快建成“升级版”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华山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模式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医联体分工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依靠三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来弥补医院资源的缺口与不足,加快形成区域有序的就医模式

重点专项9:智慧养老服务

  • 对接上海市智慧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建设全区统一的智慧养老平台,统筹政府部门及市场机构的各类养老服务信息和有关的医疗、健身等信息资源,建立涵盖老人基本情况、身体状态、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项目、服务机构、服务队伍、服务设*施和养老政策等信息的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站式养老咨询、申请、评估、分类转接等服务,逐步实现全区养老服务在网络空间上的延伸。
  • 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按照政府补贴、运营商微利和老年居民购买的“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1+1+1”信息化、智能化运营模式,选择一批光纤宽带入户的小区,运用远程无线*健康监测、远程保健护理、居家安防等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卫星定位技术,建成运营商微利模式的智慧养老示范小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心理慰藉等养老信息服务。

重点专项10:智慧体育服务

  • 推进“运动静安”手机APP项目,利用智能云平台汇聚健身设施查询、场馆优惠预约、赛事活动报名、运动器材租借、在线健身教学、健康知识宣传等功能。积累体育资源信息库、有效管理辖区体育场馆,并实现体育资源移动网络终端的有效展示及利用,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体育公共服务。
  • 围绕“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主题,将现有健身运动设施及场馆进行信息整合,实现公共体育场所的联动对接,让锻炼过程形成记录并可追溯,通过可视化的记录培养人们形成固定的运动习惯,方便市民享受体育生活服务,促成静安百姓智能化运动生活新方式。

重点专项11:智慧文化综合服务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项目,汇聚整合区、社区两个层级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训、场馆导览、图书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资源,面向市民提供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务。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升级改造“社区影视厅”。

探索建设智慧静安图书馆,实现馆藏资源智慧化和服务智慧化。加快纸质资源的电子化,并利用信息资源集成技术,将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加以整合,促进图书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受众范围。

重点专项12:智慧社区示范

  • 根据《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建设全区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在现有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市级示范建设,围绕街道六大中心建设内容,提取街道共性内容,整合资源,扩大试点应用范围,采用多方合作模式,以政府居中引导,集聚社会力量,推动社区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多样化、人性化,逐步整合五个街道及相关委办局对外服务资源,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服务载体和终端,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气象信息、文化娱乐、公用事业、智能安防等服务。

行动三:着眼于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化的智慧商务

  •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探索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以信息化助推静安国际商务港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

重点专项13:智慧商务

  • 加快传统商业升级转型,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平台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推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鼓励九百、开开等区属企业加快向电子商务、网上商城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探索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优化电子支付、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支撑环境,促进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应用推广。

重点专项14:智慧产业

  • 围绕张江静安园建设,以提升发展能级为核心,充分发挥科创政策的杠杆作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符合“四新经济”特征的信息服务业。鼓励金融与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等业态的融合发展,聚集总部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稳步推进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促进网络借贷行业规范自律,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昌平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产业能级,大力发展数字设计、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数字音乐、动漫游戏等服务平台和新兴业态,培育互联网文化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鼓励研发原创内容、移动内容、专题内容等特色鲜明、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网络视听内容产品。鼓励网络视听与电视、电影、音乐、互动娱乐等跨界融合发展,培育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业态。

重点专项15:智慧商圈

  • 推动南京西路、静安寺、曹家渡等重点商圈的宽带和室内、室外无线网络覆盖,鼓励商家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推动停车诱导、购物导航、近场远程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等在商圈中的应用,提升商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 打造商旅文体联动的静安智慧商圈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新技术,充分利用区域商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实现精准营销,着力优化商圈消费的服务体验,为静安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优质、更赋时代感的一站式服务。

重点专项:16:智慧园区

  • 重点推动800秀智慧创意产业集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围绕园区管理和产业服务,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实现园区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网络等的优化覆盖。鼓励园区管理服务精细化,以办公、招商、物业等为核心,推动形成具有特色、先进引导示范效应的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园区能源环境智能调控,鼓励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园区集聚。

行动四:建设多层次安全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

  • 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以第四代移动通信(4G)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基础承载和网络服务能力,促进三网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重点专项17:宽带城市深化

  • 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全区光纤宽带用户普及率,鼓励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采用光纤入楼技术。实现全区域光纤到户覆盖和NGB覆盖。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在光纤接入的基础上推动高清IPTV、交互式电视购物、高清视频通信、交互式视频、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应用在静安区先行先试。在公共信用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探索开展IPv6应用。

重点专项18:无线城市提升

  • 配合落实市i-shanghai 2.0计划,支持电信运营商实施TD-LTE和LTE-FDD发展计划,加快4G的全面部署和应用,协同3G、4G良好发展。推进全区WLAN布局优化,支持在公共区域进一步扩大覆盖,提高热点区域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鼓励商业性公共服务场所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化接入方式,实现宾馆酒店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基本全覆盖。鼓励探索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试点应用。对开通免费WALN的主要公共服务场所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并邀请第三方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对用户体验进行日常监督检测,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行动五:深化完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以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基础网络安全、互联网内容安全等为重点,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应急管理等制度,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重点专项19: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 加强党政部门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定期组织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检查,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强化安全隐患的通报和整改;完善城市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形成全区各重点保障单位应急保障常态化机制。建设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体系和发展社会化的容灾备份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灾难备份需求。

重点专项20:完善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

  • 加强静安区门户网站内容建设,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加强互联网基础数据管理,加大对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和新业务安全评估,初步形成与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内容安全监管机制;加强网络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提升对互联网信息的资源整合、舆情分析与综合研判能力,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快速有效应对处置负面舆情、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发布、网络欺诈等各类网络犯罪。

重点专项21:完善网络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

  • 建立健全重点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单位的责任制体系,继续强化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等基本制度的落实;深化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严格执行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等制度安排;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网络安全审查的规定,加强政务领域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检查,完善信息技术产品采购及服务外包的评估和规范。

重点专项22: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日常宣传教育,分层分类明确重点,落实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任务。推进各重要信息系统、各部门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深化机关干部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区各部门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将网络安全知识作为市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网络安全意识宣传的载体和形式,抓好网络安全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法律宣传和案例分析,切实提高市民的网络安全意识;鼓励和引导市民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秩序,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各主体职能定位。在区级层面建立明确统一的信息化统筹协调机构,研究、审定和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尤其是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与整合工作的规划和重大制度设计,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全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为解决信息化推进中的重大事项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区信息委定位,作为职能部门,区信息委要围绕区中心工作,集中有限人力物力,加强协调管理,参与区级重大项目推进;进一步加强自下而上的需求发掘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确保信息化工作兼顾实际业务需求和全区中心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协调市区两级的信息化工作,实现同步推进和相关试点示范;进一步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加强跟踪监测和考核,对责任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

(二)完善项目管理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规划、实施。需要探索建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用规范,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开发和共建共享,实现统一的资源管理、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信息化项目实施前,需要进行流程优化建立业务长效管理机制;项目投入运行前,需要建立长效、科学的运维保障机制;项目运行中,要随时开展绩效和状况评估,及时升级改造以适应管理新需求。

(三)引导多方参与

整合各方资源,推进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战略顶层设计、政策法规突破、规范标准建设、市场环境营造和各方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发挥政府政策导向的杠杆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化相关技术的示范性应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倾斜。完善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引导市场加大投入力度,探索政府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广泛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四)加快人才培养

构建“智慧城市”综合培训体系,支持企业和高校联合共建实训基地,鼓励区委党校加强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课程建设。通过培训服务外包或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机关干部开展智慧城市理念层培训和应用操作层培训,促进机关干部对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模式、改变生活方式的认知,提高政府各部门的数字应用能力;加强对社区居民智慧城市的体验宣传,开展贴近居民生活的知识普及和数字应用技能的培训,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数字化应用能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开展首席信息官职业培训。依托上海市网络安全人才实训基地,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训。

(五)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静安智慧城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和成果。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讲座等形式广泛普及智慧城市知识和使用技能,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各个街道、园区和企业在智慧社区、商圈、园区等建设中形成创新经验和典型示范,并扩大应用范围。

附件:静安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主要任务一览 静安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主要任务一览表 序号 行动名称 专项名称 主要任务 推进部门 配合部门

一、打造协同一体,高效透明的智慧政务

1.1电子政务一体化

  • 按照市有关政务云平台建设要求和工作部署,推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整合区政务信息资源,提升政务机房服务能级,提升公共信息平台服务能级。区科委
  • 完成公务网骨干网升级改造,实现与国家、上海市政务内网网络信任服务系统的衔接,推进公务网公文网上传阅、办理,规范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区委办 区科委 区保密局
  • 以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信息资源库、地理信息资源库等基础数据库升级改造和信息共享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决策咨询平台建设,提高对区域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能力,增强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区统计局 区科委 区人口办 区市场监管局
  • 持续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开展无纸化会议系统建设,提高无纸化办公水平。完善和优化移动办公平台的应用,实现外出办公的公务人员能随时、随地、随身获取区公共信息平台上的有关公文流转、通知公告等移动办公信息。区科委 区委办 区府办 区人大办 区政协办
  • 按照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和保障档案数据长期可读可信的原则,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共服务。 区档案局

1.2 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 建设居民区事务信息系统,实现居委会台账的电子化、自动化,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压力,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区民政局 区社建办 区科委 各街道
  • 推进基于云计算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口受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进街道各中心服务项目线上线下联动。区民政局 区社建办 区科委 各街道
  • 8 完善“上海静安”门户网站功能,通过重塑栏目架构、优化页面设计、深度整合部门网站群服务以及搭建网站资源提供开放性共享服务等应用建设,实现政府网站“智能引导式服务”新模式,提升其人性化服务水平。依托上海数据服务网和静安区门户网站,对外提供静安区政府公共数据,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政务应用系统开发。 区科委 区府办

1.3 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

  • 通过整合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系统、市网格化管理系统、12345热线电话信息系统等现有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运行机制,优化运行模式,实行信息“分头采集、关联使用”,推进社会管理由“多头分管”向“协同管理”转变。 区网格化管理中心 区综治办 区绿化市容局

1.4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

  • 打造“技防一张网”,推进安防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区域主要路口、重点目标的监控布局,整合社会图像监控资源,扩大监控系统覆盖面,增强区域防控能力,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维护城区安全运行。公安静安分局区科委
  • 以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为契机,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局的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网络、统一门户、统一网站”的市场执法办公统一平台,为提升部门执法水平、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技术保障。区市场监管局 区科委
  • 建设静安房管执法掌上E助手,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取证、留痕、建档、通联、督导,推动住宅物业行政执法、安全生产、巡查管理等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建设文化市场移动执法信息系统,提高现场文书水平和现场办案效率。升级移动警务应用系统PDA,提升民警移动警务信息化水平,强化移动警务机制在实战中的应用。 区房管局 区文化局 公安静安分局 区科委

1.5 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

  • 推进食品安全许可、检验检测结果、监管和处罚信息共享,突发事件协同处置等系统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投诉举报和信用评价机制。区市场监管局

14 建立静安区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

  • 深化食品信息全程追溯功能,围绕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重点环节,实施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乳品、食用油、水产品、酒类等食品信息全程感知和溯源。区市场监管局

1.6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静安子平台

  • 依托市平台,建立符合静安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公共信用子平台,梳理、归集区属部门产生的信用信息,加载信用分类评价模型,建立数据归集、更新维护机制。
  • 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在资质认定、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信息(产品)。推动各部门建立健全配套分类监管标准和措施,加快推进事中事后分类监管,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诚信守法环境。区科委 区发改委 区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议 成员单位

二、打造运行可靠,和谐宜居的智慧社务

2.1 智慧教育服务

  • 建设涵盖教育基础数据库、面向学生的课程资源库、面向教师的电子备课资源库以及面向专项应用的教育专题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利用远程教育、移动教育等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 区教育局
  • 拓展“静安学习网”功能,建立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整合机制,汇集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建立面向学校、家庭、社区的区域教育的教育云服务平台,针对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社会人员、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发在线的定制化教育服务应用,方便市民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的全员、全程、终生覆盖。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挖掘需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区教育局
  • 挑选试点学校推进涵盖校区管理、教务安排、后勤保障等内容的“智慧校园”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师生提供快捷、智能、安全的教学、校园科研服务。 区教育局

2.2 智慧医疗服务

  •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健康档案数据平台,支持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各类日常应用分析和维护,推动医疗大数据研究和应用,提高健康状态跟踪服务能力,推进以健康档案、疾病监测、疾病预防控制、重点疾病分析等为重点的基础信息共享共用。 区卫生计生委
  • 推进“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区内公办医疗机构与民政部门的网络互联,构建静安区医疗救助实时结算体系,使区内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在医疗机构就医时能得到及时救助,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端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区卫生计生委
  • 加快建成“升级版”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华山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模式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医联体分工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依靠三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来弥补医院资源的缺口与不足,加快形成区域有序的就医模式。 区卫生计生委 区民政局

2.3 智慧养老服务

  • 对接上海市智慧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建设全区统一的智慧养老平台,统筹政府部门及市场机构的各类养老服务信息和有关的医疗、健身等信息资源,建立涵盖老人基本情况、身体状态、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项目、服务机构、服务队伍、服务设施和养老政策等信息的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站式养老咨询、申请、评估、分类转接等服务,逐步实现全区养老服务在网络空间上的延伸。区民政局 区科委
  • 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按照政府补贴、运营商微利和老年居民购买的“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1+1+1”信息化、智能化运营模式,选择一批光纤宽带入户的小区,运用远程无线健康监测、远程保健护理、居家安防等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卫星定位技术,建成运营商微利模式的智慧养老示范小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心理慰藉等养老信息服务。 区民政局

2.4 智慧体育服务

  • 推进“运动静安”手机APP项目,利用智能云平台汇聚健身设施查询、场馆优惠预约、赛事活动报名、运动器材租借、在线健身教学、健康知识宣传等功能。积累体育资源信息库、有效管理辖区体育场馆,并实现体育资源移动网络终端的有效展示及利用,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体育公共服务。区体育局
  • 围绕“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主题,将现有健身运动设施及场馆进行信息整合,实现公共体育场所的联动对接,让锻炼过程形成记录并可追溯,通过可视化的记录培养人们形成固定的运动习惯,方便市民享受体育生活服务,促成静安百姓智能化运动生活新方式。 区体育局

2.5 智慧文化综合服务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项目,汇聚整合区、社区两个层级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训、场馆导览、图书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资源,面向市民提供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务。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升级改造“社区影视厅”。区文化局
  • 探索建设智慧静安图书馆,实现馆藏资源智慧化和服务智慧化。加快纸质资源的电子化,并利用信息资源集成技术,将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加以整合,促进图书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受众范围。区文化局

2.6 智慧社区

  • 建设全区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在现有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市级示范建设,围绕街道六大中心建设内容,提取街道共性内容,整合资源,扩大试点应用范围,采用多方合作模式,以政府居中引导,集聚社会力量,推动社区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多样化、人性化,逐步整合五个街道及相关委办局对外服务资源,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服务载体和终端,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气象信息、文化娱乐、公用事业、智能安防等服务。区科委区社建办区民政局各街道

三、着眼于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化的智慧商务

3.1 智慧商务

  • 加快传统商业升级转型,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平台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推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区商务委
  • 鼓励九百、开开等区属企业加快向电子商务、网上商城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区商务委
  • 探索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优化电子支付、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支撑环境,促进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应用推广。区商务委 区国资委

3.2 智慧产业

  • 围绕张江静安园建设,以提升发展能级为核心,充分发挥科创政策的杠杆作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符合“四新经济”特征的信息服务业。区科委
  • 鼓励金融与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等业态的融合发展,聚集总部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稳步推进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促进网络借贷行业规范自律,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区商务委
  • 提升昌平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产业能级,大力发展数字设计、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数字音乐、动漫游戏等服务平台和新兴业态,培育互联网文化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
  • 鼓励研发原创内容、移动内容、专题内容等特色鲜明、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网络视听内容产品。鼓励网络视听与电视、电影、音乐、互动娱乐等跨界融合发展,培育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业态。 区文化局 区商务委 区科委

3.3 智慧商圈

  • 推动南京西路、静安寺、曹家渡等重点商圈的宽带和室内、室外无线网络覆盖,鼓励商家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推动停车诱导、购物导航、近场远程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等在商圈中的应用,提升商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区商务委区市政配套局区科委
  • 打造商旅文体联动的静安智慧商圈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新技术,充分利用区域商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实现精准营销,着力优化商圈消费的服务体验,为静安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优质、更赋时代感的一站式服务。 区商务委 区旅游局 区文化局 区体育局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区科委

3.4 智慧园区

  • 重点推动800秀智慧创意产业集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围绕园区管理和产业服务,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实现园区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网络等的优化覆盖。鼓励园区管理服务精细化,以办公、招商、物业等为核心,推动形成具有特色、先进引导示范效应的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园区能源环境智能调控,鼓励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园区集聚。区国资委 静工集团 区科委 区商务委

四、建设多层次安全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

4.1 宽带城市深化

  • 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全区光纤宽带用户普及率,鼓励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采用光纤入楼技术。实现全区域光纤到户覆盖和NGB覆盖。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在光纤接入的基础上推动高清IPTV、交互式电视购物、高清视频通信、交互式视频、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应用在静安区先行先试。在公共信用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探索开展IPv6应用。区科委

4.2 无线城市提升

  • 配合落实市i-shanghai 2.0计划,支持电信运营商实施TD-LTE和LTE-FDD发展计划,加快4G的全面部署和应用,协同3G、4G良好发展。推进全区WLAN布局优化,支持在公共区域进一步扩大覆盖,提高热点区域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鼓励商业性公共服务场所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化接入方式,实现宾馆酒店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基本全覆盖。鼓励探索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试点应用。对开通免费WALN的主要公共服务场所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并邀请第三方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对用户体验进行日常监督检测,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区科委

五、深化完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5.1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 加强党政部门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定期组织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检查,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强化安全隐患的通报和整改;完善城市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形成全区各重点保障单位应急保障常态化机制。建设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体系和发展社会化的容灾备份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灾难备份需求。区科委公安静安分局

5.2 完善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

  • 加强静安区门户网站内容建设,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区委宣传部区科委区科委
  • 加强互联网基础数据管理,加大对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和新业务安全评估,初步形成与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内容安全监管机制。区委宣传部 区科委
  • 加强网络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提升对互联网信息的资源整合、舆情分析与综合研判能力,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快速有效应对处置负面舆情、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发布、网络欺诈等各类网络犯罪。区委宣传部 公安静安分局 区科委

5.3 完善网络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

  • 建立健全重点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单位的责任制体系,继续强化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等基本制度的落实;深化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严格执行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等制度安排;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网络安全审查的规定,加强政务领域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安全检查,完善信息技术产品采购及服务外包的评估和规范。区科委公安静安分局

5.4 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日常宣传教育,分层分类明确重点,落实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任务。推进各重要信息系统、各部门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深化机关干部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区各部门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将网络安全知识作为市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网络安全意识宣传的载体和形式,抓好网络安全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法律宣传和案例分析,切实提高市民的网络安全意识;鼓励和引导市民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秩序,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区科委区委党校 区人保局


返回